无私奉献 杏坛耕耘育桃李
时间:2023-07-07 19:23:48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张桂梅:愿做大山里的一盏灯

李配亮


(相关资料图)

历史记录

她很“抠门”,多年来自己不吃一顿肉,每天的生活费不超过3块钱;她又很慷慨,把全部获得的奖金和大部分工资近50万元,全部用于资助学生、困难群众和贫困山区的教育。她支撑着病体完成了165名学生的家访,行程3000多公里。她说:“我的爱永远输送不完!因为党和人民源源不断地为我输送着爱。”

——2011年6月4日《对教育的爱永远输送不完——记云南省华坪县“儿童之家”院长、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作者:本报记者 李配亮 杨云慧

记者亲历

“每次采访张桂梅老师,都会有不同的触动。”2011年5月,我和杨云慧站长去云南省华坪县女子高中采访时她说。

“我就不信你采访完张桂梅老师不会哭。”说完这句话,杨云慧站长竟哭了起来。

我不知道杨云慧站长为什么哭,只知道在这之前,她多次采访过张桂梅。

我们赶到华坪县城,已是当晚7点多。在一家简陋的小餐馆里吃饭时,我仔细观察着张桂梅:黑黑瘦瘦,衣着十分朴素但很整洁,手上还贴着膏药……“有那么传奇、感人吗?”我心里犯起了嘀咕。张桂梅不动桌子上的荤菜,夹到她碗里,她也不吃。她说:“为了把钱省下来,我几年来都不吃肉了,慢慢地肠胃也适应了。现在吃油腻的就反胃。”餐毕,张桂梅把吃剩的饭菜打包带到“儿童之家”。刚一进门,一大群孩子就围了上来,搂着她“妈妈、妈妈”地叫。

面对面采访完张桂梅已是次日凌晨1点多,采访笔记记了20多页。一大早,我们又到华坪女子高中深入采访……回昆明后,着手写张桂梅的报道,在有限的篇幅里,总想把她传奇的人生、把她对教育的爱全都写进去。写完一稿,自己感觉不满意,重写又不满意,又重写,如此反反复复,直到把稿子发给总编室时,都感觉还缺点儿什么。

“每天的生活费不超过3元钱”“把全部奖金和大部分工资全部用于资助学生、困难群众和贫困山区的教育”“支撑着病体去学生家家访,行程3000多公里”……现在翻阅采访张桂梅的采访本,我发现有很多模糊的字迹——那是泪滴打落在上面形成的“墨花”。

“一个女孩可以影响三代人。”张桂梅说,如果能培养有文化、有责任的母亲,大山里的孩子就不会辍学,更不会成为孤儿。这是她创办华坪女子高中的初衷和动力。

2021年疫情防控期间,我打电话给张桂梅,告诉她要保重身体。她说:“我现在身体越来越不行了,但愿上天眷顾我多活几年,让我再多培养出一些姑娘考上大学,走出大山。”

一个人做点儿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些年,张桂梅为2000多名姑娘插上了梦想的翅膀,让偏远山区的她们考上大学、走出大山,从此改变了人生。她犹如雪中的梅花,馈赠人间以芬芳。

(作者系本报记者)

张丽莉:英雄的精神永远在

曹曦

历史记录

5月8日晚,当失控的客车冲向孩子们的瞬间,佳木斯市十九中学教师张丽莉用她柔弱的躯体,谱写了一曲英勇奉献的大爱之歌。张丽莉,这个勇敢的名字,神圣地植入黑土地,深深地植进人们的心底。那一刻,柔弱的她犹如铜墙铁壁。

——2012年5月15日《最美女教师 大爱动天地——记为救学生失去双腿的佳木斯市十九中女教师张丽莉》,作者:本报记者 曹曦 廉世民

记者亲历

2012年5月9日,哈尔滨一家媒体报道了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女教师张丽莉为救学生失去双腿的新闻,当时媒体是以交通事故的形式报道的。在看到这条新闻后,我决定去了解这起交通事故的来龙去脉,在征得记者站领导的同意后,我开始了采访。

经过多方联系、了解情况、采访核实,我迅速整理了一篇3000多字的稿件,《最美女教师 大爱动天地——记为救学生失去双腿的佳木斯市十九中女教师张丽莉》一稿在5月15日的一版头条刊发。

张丽莉的伤情牵动了各级领导的心。5月11日晚,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打电话给时任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向张丽莉表示诚挚的慰问,并转达对张丽莉的崇高敬意。

8月14日黄昏,在重症监护病房,我第一次正式与张丽莉面对面。当看到我拿来的报道她事迹的中国教育报,她爱不释手:“谢谢哦,谢谢,我以前上班的时候也很喜欢看中国教育报,这可是我的良师益友呢。”坦诚的话语,让每一个面对她的人都觉得熟悉、亲近,哪怕是第一次谋面。

9月2日19点,大批记者聚集在哈医大一院新闻发布厅,张丽莉将赴京接受康复治疗。9月4日,我采写的8700字稿件《大爱感动中国——中国教育报记者对话“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见报,报道刊发后传播广泛,引起很大反响。

2013年6月,张丽莉考取北师大教育学部特殊教育专业研究生,求学之路虽然辛苦,但她几乎没有缺席过任何一堂课,如愿拿到了毕业证。

如今,张丽莉的话犹在耳畔:“我只是中国普通教师的缩影”,“如果再有一次选择的机会,我还是会冲上去”。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佳木斯市第六小学教育集团教师闫泓佚是张丽莉的学生。她说,受到恩师张丽莉老师的言传身教,自己立志成为一名教师,还懂得了什么是大爱、什么是师德、什么是将爱汇成涓涓细流。

英雄的精神永远在。时隔多年,我依然关注着张丽莉的最新动态。现在,张丽莉的生活充实而幸福,虽然由于身体原因,离开了自己深爱的教育一线,但她却从未割舍心中浓厚的教育情。

(作者系本报记者)

张伟:干教育是个良心活儿

李见新

历史记录

把青春献给钟爱的教育事业,他无怨无悔,对教育的痴情,使他忘记了家庭,疏忽了亲情。张伟父亲去世时,正赶上星期日,第二天他就强忍悲痛站在了讲台上。

——2014年3月26日《“干教育是个良心活儿”——追记河南省郸城县秋渠一中校长张伟》,作者:本报记者 李见新

记者亲历

2014年3月17日晚上,河南省郸城县秋渠一中校长张伟因过度劳累倒在办公桌前,再也没有醒来。

张伟去世的第二天,从郸城县教体局了解到张伟感人事迹后,我及时进行电话采访,含泪写下了第一篇报道。3月19日,中国教育报在一版做了导读,在三版头条位置以《倒在办公室的农村校长》为题报道了张伟的感人事迹。报道刊发当天,郸城县教体局下发《关于开展向张伟同志学习的决定》。

3月20日,我乘车赶往秋渠乡参加张伟遗体告别仪式。26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刊发了我采写的5000多字长篇报道《干教育是个良心活儿——追记河南省郸城县秋渠一中校长张伟》,并配发评论员文章《用生命铸就教育信仰》。报道刊发后,立刻引起强烈反响。

4月9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郑州接见张伟家属,并就深入开展向张伟同志学习活动提出要求,称赞张伟是新时期“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要深入开展向张伟学习活动。

4月21日,中共河南省委下发《关于追授张伟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开展向张伟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5月8日,河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在全省教育系统组织开展张伟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我应邀作为报告团成员参与宣讲。

如今,对张伟先进典型的采访已经过去9年,但每每想起,张伟精神留给我的感动和激励仍在延续。

(作者系本报记者)

陈立群:爱与责任,无问西东

时晓玲

历史记录

此前,台江百姓对当地教育信心不足,全县中考前100名学生,留在本地读高中的只有10多名。这两年,民中招生录取分数线提高了近200分。考上本科的学生,从全州垫底冲到了全州最前列。

更让人欣慰的是师生精神面貌的变化。校园一扫怠惰慵懒之气,处处有一种蓬勃自新、向上生长的力量。当地老百姓对教育的信心又回来了:2018年台江中考前100名学生,留在本地读书的有95人。

——2018年11月26日《一位退休名校长的扶贫战役——贵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陈立群的支教故事》,作者:本报记者 时晓玲 特约通讯员 袁因

记者亲历

有人问我:你是怎么发现陈立群的?《一位退休名校长的扶贫战役》又是怎样成为重大报道的?

实话实说,每个时代都不乏英雄,关键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采访陈立群已是5年前的事,当时的许多细节至今仍记忆犹新。

贵州台江自古就有“天下苗寨第一县”之说,当地老百姓大多居住在大山深处。据当地人讲,台江整个县城没有一个路口设有红绿灯,当地居民习惯于慢节奏生活。惊讶之余,更令我感到好奇的是:陈立群这个平时一点儿辣椒都不能吃的江南校长,究竟靠怎样的定力,在两年多时间里,稳扎稳打,让一所垫底的西部县城高中,一跃成为黔东南州教育的领头羊?

带着种种疑问,我见到了陈立群校长,望着眼前这位发愿一定要改变大山孩子命运的校长,花甲之年,身上竟找不到一丝暮气。这是何等的信念在支撑!于是,我作出了一个至今想来都倍感庆幸的决定:留在台江,深入采访,解锁台江民中触底反弹的密码。由此,我也真正走进了这位只身在大山支教的名校校长的日常。

沿校园的台阶拾级而上,随陈立群校长一起上班,检查学生晚自习情况,和备课的教师聊聊学情、教情。陈立群每天天不亮即入校,晚上学生就寝了才离校;家访时常常自己开着车翻山越岭,抱定“能拉一个是一个”的信念,让尽可能多的寒门子弟上大学;他管理有术、教学有方,身边的很多校长、教师都称他作“师傅”,心悦诚服地跟着他学习……从在浙江首创“宏志班”,到对台江众多贫困家庭学生如父亲一般关心、牵挂,记者在其中感受到的,分明是陈立群一脉相承的精神驻守:爱与责任,无问西东。

作为新时代优秀教师代表,陈立群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的光荣称号,但他扶贫的脚步并没有就此止步。2022年,中组部、教育部启动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工作。作为帮扶工作组专家顾问委员会副主任,陈立群至今已走过其中不少地方,帮助当地薄弱学校找到跨越式发展路径。每年高考过后,他都会带着爱心人士来到台江,一个个家庭核实,为最困难的30名学生送上大学第一年学费。

每个记者手中,都握有记录时代的通行证。采访陈立群,记录这个时代的师者风范,是我记者生涯中珍贵的一瞬,我将铭记在心。

(作者系本报记者)

《中国教育报》2023年07月07日第40版

标签:

生活指南
  • 曹操有25个儿子,为何却不能阻挡被司马家篡位的命运?

    曹操有25个儿子,为何却不能阻挡被司马家篡位的命运?,三国是我国历史

  • 资讯:老母鸡怎么炖好吃 老母鸡适合红烧吗?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老母鸡怎么炖好吃是什么方面的知识都比较

  • 西安交警组织开展夏季道路交通违法集中整治行动 全球看点

    7月4日傍晚至夜间,西安公安交警组织开展夏季道路交通违法全市集中整治

  • 芭比之歌星公主电影全版_芭比之歌星公主电影_环球热讯

    芭比之歌星公主电影全版,芭比之歌星公主电影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

  • 世界速看:巴西前总统罗塞夫:中国的脱贫成就令人称道,可为世界提供范例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巴西前总统迪尔玛·罗塞夫海外网7月2日电7月2

  • 世界即时看!退役军人打造家庭荣誉室传承红色好家风

    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城东街道有一家两代三个兵,他们打造“家庭荣誉室

  • 怎么交买房契税?买房契税的计算方式是什么? 世界头条

    怎么交买房契税?购房契税怎么交应该是买房者最关心的问题,下面我们

  • 家里哪个方位最旺儿子?哪些物品可以旺儿子?|速看

    家里哪个方位最旺儿子?对于在家里的正东方作为儿子寝室,厨房或者是

  • 什么是股票质押?股权质押是好事还是坏事?

    什么是股票质押?股票质押是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的简称,简单来说就是

  • 天天热消息:国产吸尘器十大排名品牌分别是什么 真皮沙发选什么颜色好看?

    国产吸尘器十大排名品牌分别是什么国产吸尘器十大排名品牌分别是:

  • 每日速读!叫花鸡产地哪里的正宗 制作叫花鸡原料有哪些?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叫花鸡产地哪里的正宗是什么方面的知识都

  • 【天天播资讯】中国重汽:重卡行业复苏明显 上半年预盈4.65亿元-5.29亿元 同比增45%-65%

    中国重汽7月2日发布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上半年预计归属于上市公

  • 天天日报丨cb1000要多少钱_cbr1000多少钱

    1、原装的本田摩托车价格也不一样,高配置的几万不等。2、低配置的也不

  • 全英羽毛球公开赛男单排行榜,林丹、李宗伟霸榜,纪录很难被打破 观热点

    第一名,中国,林丹,6冠总的来说,林丹6冠位居榜首,李宗伟4冠紧随其

  • 环球快资讯丨NBA将直播包括德鲁联赛在内的多个顶级职业业余篮球赛事

    NBA将直播包括德鲁联赛在内的多个顶级职业业余篮球赛事,直播,nba,迈阿

  • 浙江省平均工资过万真的吗?浙江工资水平怎么样?

    浙江省平均工资过万真的吗?2022年,浙江省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

  • 民生
    • 50万元新铝当废品卖? 原来这是骗子的新套路

    • 什么是腐刑?腐刑和宫刑有什么区别?

    • 新床垫如何去除甲醛_新床垫可以直接睡吗

    • 赛维时代中签号出炉 共2.62万个 天天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