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建于哪个朝代?
岳阳楼建于公元220年左右,其前身据说是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为“巴陵楼”。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区洞庭北路,位于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上,紧邻洞庭湖,远眺洞庭,遥望前方君山;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历代多次重修,现存建筑沿用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的形制和格局。因为北宋时滕宗良重修岳阳楼,请好友范仲淹撰写《岳阳楼传》,使岳阳楼名扬天下。
岳阳楼的建筑特色是什么?
岳阳楼东西向,结构简单独特。岳阳楼桥台为花岗岩,宽17.24米,深14.54米,高0.65米。 岳阳楼高19米。从建筑风格上来说,前人将其分类为木制、三层、四柱、檐口、斗拱、盔顶。 岳阳楼是纯木结构,整个建筑没有钉和铆,只是用木质构件连接。
“四柱”是指岳阳楼的基本框架。第一,主要承重的柱子是四根楠木,从一楼到三楼称为“田童柱”。 除了四列之外,所有的列都是四的倍数。 其中有12个柱廊;有32根檐柱。 这些木柱相互包容,形成一个整体,既增加了建筑的美感,又使整个建筑更加坚固。
斗拱是中国建筑中的一种独特结构。因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屋檐很长,斗拱的基本作用就是支撑挑好的屋檐。 这种方块叫“斗”,拿着斗的木棒叫“拱”,两者统称为斗拱。 岳阳楼斗拱结构复杂,工艺精湛,非人力所能及。当地传说是鲁班自己做的。 斗拱支撑岳阳楼的飞檐,岳阳楼的三层建筑都有飞檐。
岳阳楼的屋顶是由层层叠叠、相互搭配的“如意斗功”支撑的盔顶结构。这种古代将领的拱形盔顶结构,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这就是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盔顶结构。 据考证,岳阳楼是中国唯一的盔顶结构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