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科技日报记者 都芃
“科学技术对当今社会发展十分重要,实证主义是对科学本质的一种描述,对我们理解科学极其重要。”6月19日,《实证主义在微生物学中的嬗变》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王茵在发言时强调了实证主义研究在当下的重要价值,多位与会学者围绕该书中呈现的最新实证主义研究成果展开讨论。
《实证主义在微生物学中的嬗变》是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夏钊的新作。实证主义是以自然科学的实证原则为基础的哲学思潮,理解实证主义的演进与发展不能仅在思想史上进行理论的批判,更重要的是寻找其自然科学的基础。夏钊在书中指出,微生物学发展史经过古代朴素的神秘主义和形而上学阐释,到近代的还原论思想,再到后来从整体上来理解微生物和宏观现象的关系,展现出了一种辩证发展的历程,实证观念一直贯穿其中。科学自身的发展历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证主义的发展。
“我们要为科技自立自强厚植科学文化沃土,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既不能把科学理解为亘古不变的真理,也不能将其视为包治百病的济世良方。”夏钊认为,我们应充分理解自然科学辩证发展的历程,以及科学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深入理解科学的本质,推动科学文化的建设。
“这本书没有从理论的宏大叙事来阐述实证主义的发展,而是在微生物学史中带领读者了解实证主义变化发展与科学发展的关系,让读者从科学活动中了解科学的本质。”王茵对该书的独特视角给予了高度评价。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周程同样认为,“这本书为我们理解科学是客观的还是建构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尤其是选择微生物学史为切入,具体展现了实证主义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变化发展。”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晔对书中观点进行了总结概括,他表示,该书创新性地提出了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三种实证主义,即朴素实证主义、还原论实证主义和整体论实证主义,建构了实证主义在科学领域的新形象。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欧阳哲生则表示,实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科学精神的形成有着巨大影响,充分认识实证主义的内涵,不仅对理解西方科学发展有重要意义,也对理解西方科学精神在中国的传播有积极意义。“实证主义原本就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但却在后来的发展中对科学本身的关注不足,该书再次把实证主义拉回到科学视域中,如果这一做法能引起理论界回归对科学家视野中科学本质的探讨,将具有重要意义。”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教授张培富在发言中表示。
此外,与会的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骏、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全喜、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李建军、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助理教授张蒙、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讲师宋元明等学者还围绕书中呈现的科学哲学、科学史等内容展开讨论,并给予该书高度评价。
标签: